如何建设内生式发展区域教研共同体
 

内生式发展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为实现提升区域内研究人员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双重目的,区域发起的,由高校或社会专业机构、区域内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和学校教师构成的,围绕一定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通过合作、对话、交流等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的三元互动团队。那么,如何建设内生式发展区域教研共同体呢?

秉持开放的建设理念

内生式发展区域教研共同体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支撑和融合发展,进而培育区域学术团队和高水平的教学实践团队,其核心是组成由高校或社会专业机构、区域内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和学校教师构成的三元互动的教研团队。构建三元互动的教研共同体,必须坚持“开放”的理念,即强调基于标准构建团队,而不是以团队或个人的资历、出身等来构建团队。选择专业研究机构时,不仅可以选择高等科研院所,也可以选择专业社会机构。三元互动的内生式发展区域教研共同体不仅能够凸显研究成果的本土性特点,促进其更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而且为培养具有开放性、国际性和多元视角的本土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建立第三方监督的工作过程管理机制

区域教研共同体多是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为确保区域教研共同体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建立第三方监督的集“专业研究—团队确定—中期诊断—成果验收—成果应用推广”为一体的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对教研共同体研究工作的过程管理。专业研究团队即在公开招募的基础上,由第三方专家综合评估研究单位资质、研究团队力量、项目研究设计、研究预期成果等方面确定区域教研共同体合作的专业研究机构;中期诊断即聘请第三方专家对教研共同体研究进度、研究设计、研究成果等进行中期诊断考核,确保教研共同体工作的有效开展;成果验收即聘请第三方专家对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价,以确保成果的推广应用;成果应用推广是指教研共同体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区域内部进行推广使用。

基于内生式发展理念进行职能定位

内生式发展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包括提升区域内研究人员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双重目标,因此,其工作职能至少包括4个方面:一是开展教育教学前沿问题研究,关注教育发展、课程改革的前沿研究,如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学科培育研究,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研究等;二是开展区域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关注区域教育教学问题,着力研究解决制约区域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和瓶颈问题,如区域名师培养、区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等;三是培养区域学术人才,为区域内生学术力量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提高其学术影响力;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学校教师在参与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建立学术引领的工作运行机制

常规的教研共同体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基于教师经验的集体备课、观课和议课。这种形式往往导致教研共同体的教学研究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持,同时,教师的教学改进也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不利于教研成果的形成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为改进常规教研,应建立学术引领的工作运行机制,项目的运行按照研究的逻辑来组织开展。以教学改进类研究为例,这种教研共同体最大的特点是要深入课堂进行持续的行动研究,要确保教师开展精准、可持续的教学改进,进而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和教研成果的形成,可以按照如下程序开展教研活动:确定教学改进效果变量及测评工具—诊断教学—确定教学改进方案—教学实施、指导—教学改进效果再测评—……(循环)—提供发展报告及建议—形成新的研究和实践方案。这种工作运行机制,不仅能够准确地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改进其教学,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教师经历行动研究的过程,让教师学会开展行动研究。

建立促进区域内生力量发展的建设机制

为更好地促进区域内生学术力量的发展,区域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以促进区域教科研人员和教师更好地在共同体建设中贡献力量。一是制定“研究任务负责制”,通过让区域内负责和参与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教科研人员对共同体的研究成果和效果负责的方式,促进教科研人员主动全程参与研究任务,持续与区外学术力量沟通、对话和协商,进而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二是建立“阶段成果研讨制度”,促进区域内研究任务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如实验学校和区域外专家)针对阶段成果进行研讨交流。一方面,该项工作需要教科研人员对共同体的工作(含研究机制和研究成果等)进行内化再现,为其研究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其研究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能力。三是建立“参与研究制度”,即,教科研人员改变监督管理角色,以一名实验教师或指导教师的身份全程参与研究,这对提高教科研人员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北京市朝阳区构建了类型多样的内生式发展区域教研共同体,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区域学术影响力、提高区域教育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区域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关注基于学生主体的课堂构建。北京市五、八年级学生监测数据表明,朝阳区学生的创新素养、学生兴趣、学习意志力等学习素养发展显著高于城六区学生平均水平;通过导师带教、市级教研员工作站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共同体的构建,区域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取得较大进步。北京市学校发展评价数据表明,朝阳区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和教学实施等发展水平位于北京市前列。

(作者:杨碧君 曾庆玉,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09日第10版 版名:课程周刊·教研培训

打印本文    收藏本    关闭